2023年乘风破浪万里航,好哇网为您提供2023年最新乘风破浪万里航,乘风破浪万里航(乘千里风破万里浪)等信息,乘千里风破万里浪资讯,帮您及时掌握最新资讯动态。
《岳阳楼记》《行路难》《出师表》这三篇文章相对很长、很难、很容易让同学们“望而却步”。
老师帮助大家整理了《岳阳楼记》《行路难》《出师表》所包含的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助力大家预习背默。一起来看看吧~
《岳阳楼记》
◆宋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赏析
句式
得无…… 乎:莫非…… 吧,大概…… 吧
吾谁与归:倒装,吾与谁归:我同谁一道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互文,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古今异义
微
古义:没有。例句:微斯人
今义:细小。
气象
古义:景象。例句:气象万千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越
古义:及,到。 例句:越明年。
今义:越过。
景
古义:日光。例句:至若春和景明。
今义: 景物。
尝
古义:曾经。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今义:品尝。
一词多义
1.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一一:一碧万顷
全:长烟一空
4. 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
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5. 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 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尽:此乐何极
7. 或有时候: 而或长烟一空或许
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8. 为 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做
为: 全石以为底
9. 空 天空:浊浪排空
消散:长烟一空
10. 通顺利:政通人和
通向:北通巫峡
11. 和和乐:政通人和
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作者介绍
范仲淹( 989 年— 1052 年), 范仲淹, 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 史称范文正公。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 今陕西省彬县) , 后迁居苏州吴县( 今江苏省吴县) 。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 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 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 子, 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幼年丧父, 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1043 年( 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 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 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 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
庆历三年,范仲淹提出整顿政事的主张,遭保守派反对而未能实施,他也因 此被贬官邓州。不久,他的好友滕子京也被贬谪到岳州。一年后,滕子京重修岳 阳楼, 写信请范仲淹作记, 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
文章梳理
中心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象的描写, 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 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表达了作者“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态度,这既是自勉,也是对友人的勉励。
段意与主题:
全文共 5 段。可分 3 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 段):叙事,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待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 第 2— 4 段) : 写“ 迁客骚人” 登楼的“ 览物之情” , 观看景物
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感受。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 第 2 段): 描写, 总写( 远眺) 洞庭湖的雄伟景象, 引出迁客骚人览物异情。
第二层( 第 3— 4 段):写“ 迁客骚人”的“ 登楼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这是文章的主体。)
第 3 段: 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客骚人因观阴雨之景而悲。第 4 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客骚人因观晴和之景而喜。
( 对比中表现迁客骚人的“ 以物喜以己悲” )
综上所述, 2— 4 段写景抒情, 是文章的主题, 描写了岳阳楼的美景, 抒发了作者对岳阳楼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 第 5 段):议论, 正面抒写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生活态度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与迁客骚人形成对比)
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 以“ 古仁人” 为楷模, 忧国忧民), 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 前, 享乐在后, 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 无私奉献。
艺术特色
本文为历代名篇,一是构思立意出奇制胜。作者善于将叙事、写景、议论有 机结合在一起。不蹈袭前人的路子,也不停留在对于“ 胜状”“ 大观”的一般描写上,而是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先忧后乐的见解。
二是情景交融。作者 结合阴雨之景写悲,结合晴和之景写喜,情景吻合,各极其妙。文中的描写,是 作者为迁客骚人设景,代迁客骚人言情。
三是写景中善用对比,善于调动读者的 各种感觉。
四是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写景,甚至有些句子是押韵的。读起来音调和谐, 整齐响亮, 富于音乐美。
《出师表》
◆三国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 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 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 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文言知识
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1、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中”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 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名词。读 fèn)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而,可是, 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 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 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圣明,形容词)
9、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 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10、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 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 有才能,动词)
11、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 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2、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 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13、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 责任,职责, 名词)
14、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副词)
临表涕零(面对。动词)
15、效
恐托付不效(实现,副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责任, 名词)
16、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17、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认为。)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于) 受命以来。(表限定)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用)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用来)
18、为
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19、臣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臣子)
先帝知臣谨慎(自称, 我)
20、良
此皆良实(形作名,善良的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靠)
21、于
还于旧都(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苟全性命于乱世(在)
22、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原因,…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所,用这些来)
23、益
有所广益(好处)
至于斟酌损益(兴办, 增加)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做动词。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做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做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做名词, 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做名词, 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臧否:形容词做动词, 评论人物好坏。
8、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木(暗指荒凉) 五月:名词作状语,在五月
10、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 扩大、发扬
11、北定中原。北:方位名词作状语, 北上
12、恐托付不效托付: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忠: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14、志虑忠纯虑:动词作名词,心思
15、驽钝驽:劣马 钝:不锋利的刀这里指平庸的才能,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词
特殊句式
01、判断句
①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a.此皆良实 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②“也”,判断句标志: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间啊。
02、倒装句
1、不求闻达于诸侯
“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做状语,状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不希求因诸侯知道我而 获得显贵”
陈述句:于诸侯不求闻达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于草庐之中”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陈述句: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3、受任于败军之际
“于败军之际”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到任务” 陈述句:于败军之际受任
4、奉命于危难之间
“于危难之间”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情况紧急时受到委任” 陈述句:于危难之间奉命。
03、省略句
省略主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省略主语“陛下”。译文: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省略主语“臣”。译文:后来遇到严重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
成语
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 违法乱纪。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不求闻达: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
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 不着头绪。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现在多用于讽刺。计日可待:为期不远, 不久就可以实现。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引喻失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典故
1、三顾茅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白帝托孤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七擒孟获
(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文章脉络
内容理解
一、《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二、全文共 9 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5 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 第 1 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 第 2 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第 3-5 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
第二部分(第 6-7 段):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追述先帝托孤以来的心情及做法,阐述自己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忠心,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表达了“兴汉室” 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第三部分(第 8-9 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 后主”,行“ 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 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表明自己出师的决心和信心】,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具体地说: 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 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晓之以理】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 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 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动之以情】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 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全文要点: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 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
①开张圣听( 广开言路);
②严明赏罚(赏罚分明);
③亲贤臣, 远小人( 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 亲贤远佞)
3、分析形势:
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 大事”、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 追随先帝驱驰) 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三、诸葛亮为蜀汉基业“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蜀汉建兴五年( 227), 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学习时, 要反复阅读,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评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四句总提当时形势,警策刘禅发愤图强。起笔凝重,定下全篇基调。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四句剖析人心。实际上这是对刘禅委婉而尖锐的规劝,言外之意是刘禅是沾父亲 的德泽, 自己还没有慑服众人的威望。所以下文就告诫要继承和发扬刘备的作风。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广开言路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故首先提出。“诚宜”“不宜”,发起一篇告 诫之意。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严明赏罚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故特别强调。诸葛亮提出这点,是因为鉴于汉末皇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而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据《三国志·蜀书·董允传》 记载,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常对禅劝谏,黄皓也不敢为非。董允死后,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此虽后事,但刘禅的弱点诸葛亮不会不有所觉察。这里的话是有针对性的。接着提出要严明赏罚, 秉法持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为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稳定,诸葛亮对人事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向刘禅推举 一批贤能,作为辅佐。推举宫中贤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举荐可靠的将领,交代营中事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规劝后主吸取历史教训。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任人唯亲的危害。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指出要图复兴,必须亲信忠良。列举历史经验教训,强调依靠贤臣的重要性。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自述早年志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诉说用世之由。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艰苦历程。自述出身经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谨慎” 是对诸葛亮的精确评价。“ 诸葛一生唯谨慎”一语所本。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述说受命以来的辛勤。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并表明自己效忠蜀汉的赤心。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再次叮咛依靠大臣理好朝政。说明北伐时机成熟,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誓言。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 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后朝臣、后主职责分明,再三关照,语重心长。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 反复叮咛后主牢记刘备遗训。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结语表明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这本来是套语,但在本文却自然得体, 读者竟不觉其为套语。
《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⑴,玉盘珍羞直万钱⑵。
停杯投箸不能食⑶,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⑷。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⑸?
长风破浪会有时⑹,直挂云帆济沧海⑺。
全文赏析
注释
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 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 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 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 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 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思想内容
本诗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名句赏析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 乐观的信念。
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③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后人用此句表达美好祝愿:终有一天会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炼字炼句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艺术特色
七言歌行跳荡纵横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以上就是初三语文郁老师整理的《岳阳楼记》&《行路难》&《出师表》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了。
相信大家熟读之后,在学校内学到这篇课文时,抢先举手回答问题的一定是你啦~
以上就是乘风破浪万里航(乘千里风破万里浪)全部内容,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数据由网络提供,仅供读阅,所有信息请自行甄别,风险自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liaycn@163.com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the site,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