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大概是魔幻与现实交织体现最为充分的地方之一。
比如,近期的爱尔眼科。
截至6月30日收盘,爱尔眼科股价为70.98元/股,创历史新高;7月1日,其股价再接再厉收于71.28元/股,再创新高。
今天(7月5日)爱尔眼科发公告,深交所已受理其定增(不超36.5亿元)方案。
接连利好的背后是:7月3日,股东众生药业发公告,将减持爱尔眼科的股票。
7月4日,抗疫医生艾芬发微博还在维权自己与爱尔眼科的纠纷,尽管此事曾轰动一时,也导致爱尔眼科的市值蒸发上百亿,但居然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而最近新的医疗纠纷又在舆论发酵,爱尔眼科的狂奔之路还会继续多久?
爱尔眼科作为一家企业,无疑是成功的,也是眼科界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从2009年上市的60亿市值,到如今的3700多亿市值,12年约60倍的增长,典型的资本造富神话。
这样财富故事首先得益于好赛道。
以教育部2020年对9省份的调研数据为例,与2019年底相比,2020年上半年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
而这些数据背后都是青少年对眼科的消费需求。
此外,老年人相关的眼病(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患者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市场也十分庞大。
公开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眼科门急诊患者数量已达11,860.00万人次,眼科市场规模达到1,037亿元。
在大行业前景较好的环境之下,爱尔眼科的制胜法宝主要有:“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并购基金及合伙人模式。
爱尔眼科不仅抓住了公立医院里面相对受重视程度不高的眼科,也抓住了快速占领下沉市场的机遇。
一方面,爱尔眼科将医院划分为“中心城市—省会—地级市—县级”四个层级,避开医疗资源丰富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快速占领眼科相对空白的二三线城市。
另一方面,以省会城市一城多院、眼视光门诊部(诊所)以及爱眼e站的横向同城分级诊疗网络建设,多个省区形成“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布局,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及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下级医院的疑难患者可以得到集团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患者就诊的便利化。
02
而并购基金的运营,是爱尔眼科得以快速扩张的最大“杀器”。
并购基金则是爱尔眼科于2014年联合专业的投资机构成立,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爱尔眼科不用出资太多,就能利用资金杠杆快速扩张;二是,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品牌效应。
爱尔眼科通过并购基金从体系外新建或收购眼科医院,待盈利后再置入上市公司,实现并表。也大大降低了收并购带来的风险,万一新建或收并购医院经营不善,不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造成明显影响。
当然,该方式再叠加合伙人模式,让核心骨干与公司结成长期利益共同体,才发挥了最大效用。
用其2020年报中的话来说:“完善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对爱尔眼科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仅2020年就收购了37家眼科医院及诊所!其狂飙速度可见一斑。
然而,不断收并购扩张规模的背后,其商誉的隐忧也越来越明显。
2009年底,爱尔眼科的商誉为459.6万,而到了2020年底,爱尔眼科因收购子公司产生的商誉的初始金额为466,632.6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30.03%。
截止2020年12月31日,爱尔眼科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78,812.79万元。
年报中提到:由于爱尔眼科的商誉金额重大,且商誉减值测试的过程复杂,涉及重大管理层估计和判断,为此将商誉减值准备的确认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
03
规模快速扩张背后,除了不断增加的商誉及商誉减值风险,更让人担忧的不断被媒体曝出的医疗纠纷问题。
尽管说医疗纠纷在医疗行业也并非少见,但抗疫医生艾芬与爱尔眼科之间的纠纷则将这样的隐忧推到了舆论和公众面前:一位专业医生也会“被坑”,也同样面临发微博维权的无奈。
今年,从爱尔眼科员工自爆术后维权(详见:《被前员工举报背后:爱尔眼科利润高得惊人!创始人去年财富增两倍》)到近期的患者纠纷找到艾芬医生发微博帮忙维权,恐怕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个案,而是管理上是否存在问题?
除了是一家上市公司,爱尔眼科更应该重视自己是一家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希望其更加重视如何减少和有效处理与患者的纠纷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liaycn@163.com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the site,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